EN  ES
实验室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实验室> 科研队伍

团队风采

发布时间:2021-4-08作者:驼人集团


崔景强
男,辽宁省大连人,出生于1979年9月
个人简介:中级工程师,一位独具学术魅力的创新者,既成熟稳健、诚信务实又拼搏进取、探索创新。
主要成就:在驼人集团主导完成生物涂层、生物敷料、生物检测平台建设;主导完成导管表面超润滑改性、药物缓释、抗凝血抗感染涂层、小口径人造血管、功能敷料等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发表研究论文1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已授权10项),取得3项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新型增塑剂》及《小口径人造血管》开发工作;2019年主导申请国家工信部项目《生物医用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已获批。
社会荣誉:荣获 “长垣市第九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长垣市“双百人才”、“长垣市高级三类人才”称号,现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原工学院硕士校外导师、河南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新乡医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三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期刊编委、河南省核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表界面工程分会常务委员。

程杰  

男,汉族,辽宁省鞍山人,出生于1984年1月
个人简介:医用生物材料学博士,责任心强,勇于创新,以身作则,积极进取。
主要成就:长垣市“三类”高级人才,新乡市“牧野英才”行动计划急需紧缺人才,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2019年申请国家工信部项目《生物医用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
主要工作经历:
2014年03月-2016年08月:韩国全球保健研究所,研究教授;
2016年09月-2018年09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驼人集团研究院,高级研发工程师;
2020年1月-2020年8月: 驼人集团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
2020年9月-至今:驼人集团2020实验室,副总裁

秦长喜
男,汉族,出生于1959年4月
个人简介:河北保定人,教授级高工,先后担任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研发部经理。主要从事有机物合成、非银盐信息记录材料、辐射固化材料和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开发与研究。
主要成就:主持完成了信息记录材料(胶片)两项、感光材料用聚合物添加剂十项、有机物十余项、辐射固化材料十二项、光学功能膜材料四项;发表专利20余项,论文近30篇。2002年1月被河北省职改委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经历:1982.08~2019.05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从事照相有机物、高分子聚合物及信息记录材料和功能膜材料的科研开发工作,对银盐感光材料和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有较深的理论水平和工程研究实践经验。

王国锋
男,河南中牟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 
主要成就:长垣县“三类”高级人才,河南省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医用导管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材料技术开发中心经理。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工艺及应用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8篇,影响因子达20以上,核心期刊及重要会议论文若干,获得发明专利5项。参与完成的“增塑聚氯乙烯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抗菌聚氯乙烯材料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科学技术成果。



刘志远  
男  汉族   1985年2月生于山东梁山
个人简介: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任驼人集团2020实验室医用过滤材料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
表面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材料及表面微纳米结构材料。主持四川省科技厅苗子工程项目一项,入职驼人集团后主要负责血液净化、植介入器械研发,主持集团技术预研项目两项,申请发明专利3件。

1.团队构成

实验室拥有人员4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7人,其中研发人员27人,技术人员9人,管理人员4人。

学历构成:博士13人,占32.5%,硕士27人,占67.5%。

②年龄:<40岁34人,占85.00%;>40岁6人,占15.0%。

③职称:正高级职称12人,占30.0%;其他28人,占70.0%。

2.团队建设

①发挥民营企业的灵活用人机制,多方引进人才,组织创新团队人才队伍聘请高层次人才。公司先后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等聘请了多位专家及技术顾问,提高了公司实验室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成功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

②公平竞争用人,增加创新团队的凝聚力。研究开发人员的协议工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档次的重新评定,上一个档次的末位与下一个档次的优秀者进行对调。通过公平竞争增强了大家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人们自觉地开发潜力,促使每一位竞争上岗的人才都能用心寻找和克服自身的缺点,从而使自身的内在素质水平更加适应职位的需要。

③加强团队内部技术沟通,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实验室通过每周召开例行的技术交流会以及专题研讨会、设计工艺评审会等,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并可以自由地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得大量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得以共享,及时地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设计、生产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还提高了个人和团队整体的技术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